背景#
2022年11月左右,我推动了团队集体使用飞书。 不得不说,飞书在团队协作方面有非常先进的理念和实践,尤其是它的文档系统。 当我确定主题之后,飞书文档中有许多巧妙的设计,十分便利于协作。我已经把所有工作相关的文档内容放在了飞书里,方便、高效。
但在我的日常工作流当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印象笔记。
印象笔记是一个非常老牌的笔记软件。说实在话,它非常古老,相比于现在的新世代笔记软件来说,可以说是简陋:普通笔记(非超级笔记)只能记录文字、图片和简单表格,其他类型的文件只能作为附件存入,不能当作功能模块放入正文中浏览;超级笔记像个残废 notion;Verse 文档还在开发阶段,相关体验的小毛病还不少,比如没有深色模式。
虽然印象笔记有很多不先进的地方,我暂时还不会把它从我的日常工作流中剔出的。接下来我会简单对比一下,看看这两款软件在我的工作流当中各有什么优缺点,以及我是怎么在工作流当中使用它们的。
前提#
首先,我是有印象笔记高级会员的,所以我体验到的印象笔记并不是免费版或者被中资收购后的满血印象笔记,而是收购前的满配印象笔记(原教旨主义印象笔记、国际版印象笔记),中资收购之后的印象笔记新出了很多功能:超级笔记、Verse 文档等,高情商的评价是,这些功能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我平时是不用的(极其少的机会会用到,能避就避)。
世上没有完美的工具,却可以有完美的工具组合。 格式引文:
李参著.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2.0:个人知识管理实践指南.电子工业出版社.2022:9.
得到电子书:https://d.dedao.cn/EedU3P11rihOG0hO
诚然,工具的诞生就是为了把自己的事情,变成工具的事情,以达到自动化和标准化。但我意识到,想用一款 APP 就完美解决所有问题,那就相当于拿着锤子找钉子,看什么都不顺眼,总会有些地方特别别扭。所以我更愿意把自己当作胶水,把所有好用的软件都连结在一起,形成一个高效的系统,可以全方面地解决我遇到问题。
飞书文档#
飞书文档和现代笔记们#
飞书文档除去协作功能,就是一个单元形式的 Web 笔记软件(甚至没有PC客户端),绝大部分的操作和访问都会跳转至浏览器。也算能接受吧,首先它的亮点功能(协作)都是需要联网的,如果需要一个离线笔记本,飞书觉得没必要占用资源,干脆全部导向浏览器;此外还能把文档和飞书客户端分离开,视觉上减轻一点资源占用。
使用上,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 Notion,同样有很多样的数据拓展功能。这在现代笔记本软件里面可以说是第一梯队了(T0级),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自动化都可以在其中实现。
飞书的整理和信息收集#
虽然飞书文档中,也有一个所谓的“知识库”功能,但是它更像是一个展示处,不是个人管理角度的第二大脑,因为它的设计并没有太多的信息裁剪来源,整体来说更像一个公开权限的 Word 文档组,大家可以同时编辑和讨论相关的内容。
这一点就有点泯然众人矣了,在团队工作中,所有信息都在飞书上产生,直接复制到飞书文档或者知识库里面都算是比较方便,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信息是从各种各样的渠道收集回来的,所以笔记软件有些常用的收集接口会更加方便。
飞书的协作模式#
这一点简直是杀手级别的功能。
飞书组织中,当有一个“一件事情”需要被推动,也就是一个主题被确定下来之后,所有的有关于的这个主题的信息都可以放在一个文档中,当这个文档拓展到需要其他人的帮助的时候,可以非常简单地在文档中公开地@某一个人,这个人可以非常简单地参与到协作中,帮助拓展文档。同时文档不仅是只有文字和图片,里面有引入相当多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流程图,原型图等等),帮助描述这件事的方方面面。
印象笔记#
印象笔记的信息收集#
在飞书中,有一个印象笔记bot,可以来收集飞书中的信息。 微信上有印象笔记服务号收集公众号文章等。 浏览器有剪裁插件。 得到APP的笔记可以同步到印象笔记里面。 总的来说信息收集功能算是第一梯队。
印象笔记的信息整理#
tag 可以从时间、节假日、功能、属性等等方面描述一则笔记。我在其他平台暂时还没有发现功能较为完善的 tag 系统。